持续性战略定力:海峡论坛搭起两岸融合、交流合作及对话平台

[新闻页-台海网]

作者 柳金财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


【资料图】

近日国台办、福建省政府邀集两岸计82家单位,举办第十五届海峡论坛。论坛大会定于6月17日于厦门市举办,本届论坛是新冠疫情“乙类乙管”后,举办的最大规模两岸民间交流活动,延续既往“扩大民间交流、深化融合发展”主题,论坛分设置青年交流、基层交流、文化交流、经济交流四大领域。相关活动规划计有37场活动、另举办其他14场活动,共51场活动。论坛仿若“嘉年华”般会议及活动多元化且密集性,创造两岸社会大交流、大合作及大对话、大发展之机遇。

“海峡论坛”不仅一年一度持之以恒举办,不受新冠疫情影响而中断,显示大陆对台政策在两岸融合途径方面,具有“战略定力与自信”;同时,也因触及台湾社会各政党、族群、阶层、产业类别及教育、宗教、戏剧、文化领域,足见大陆对台政策已构筑多元绵密“统一战线”,其涵盖面具有多领域、多层面及多元化,对台政策规划及作为深入“一代一线”相当细腻。

首先,参与海峡论坛与会者具有广泛代表性。论坛邀请国民党、新党、亲民党、无党团结联盟、民众党等台湾政党代表、台湾主办单位代表,以及台湾行业代表、社团负责人、工青妇、乡镇村里、农渔工商、民间信仰等各界人士共5000余人。

6月14日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中常会宣布由副主席夏立言率团出席海峡论坛;宣称“追求和平是国民党最重要的目标”,“国民党是最爱台湾的政党,现阶段两岸最重要的是透过交流对话,达到和平”。

其次,海峡论坛补足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对话不足,凸显大陆对台政策以“台湾社会中心”本位思考。自蔡英文主政以来两岸因无“九二共识”,陷入难以开启对话协商的困境。马英九时期,两岸在“九二共识”基础上签署23项协议,创造两岸和平关系。现在两岸没有第一轨道、第二轨道对话,仅存第三轨道民间性组织进行对话。

复次,国民党参与海峡论坛凸显其两岸治理能力,取得台湾社会两岸论述发言权及路线主导权。国民党参与海峡论坛有其正面意涵,表现出愿承担促成两岸对话与交流的责任,在“海峡论坛”为台湾社会发声、为两岸和平努力,推动两岸关系往良性与和平的方向发展。

本来促进两岸人民相互理解与交流,营造两岸和平友善关系,应是台湾当局推动两岸重要工作,然而民进党因不接受“九二共识”致两岸对话中断。随着后新冠疫情阶段开启,两岸经社文交流逐渐复甦,国民党透过参与“海峡论坛”,不仅取得台湾社会两岸论述及路线的话语权及主导权;也利于扮演维护台湾民众权益、协助台商、台生及在陆生活台湾民众与大陆相关部门沟通的角色,彰显其两岸治理能力。

再者,“海峡论坛”凸显大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策对台政策的合拍、一致性;但也凸显台湾当局与地方县市、蓝绿政党间之两岸政策冲突、不一致。目前已举办15届的“海峡论坛”系由中共中央台办指导、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台湾一些民间团体共同主办,为两岸一个民间交流平台。这显示大陆对台政策从中央到地方互动型态,展现高度密切“协调性”、“合作性”及“一致性”关系。

但台湾陆委会则宣称,岛内公职人员禁止参与“海峡论坛”,也不乐见地方县市官员与会,不得与大陆合作办理论坛,也禁止在台办理分支、延续性活动。且民进党明文规定,不允许党公职人员参加论坛。台湾内部对“海峡论坛”参与分歧,呈现“绿中央”与“蓝地方”、主政党与反对党间“不协调”、“不合作”及“不一致”特征。

最后,海峡论坛提供台湾青年就业及实习平台。此次论坛拟对台湾青年提供1200多个就业机会,1000多个实习机会,推动两岸相关单位和企业签订乡村振兴、台青创业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金融行业合作等多项协议;发布更多惠及台湾青年的政策举措,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、就业、创业、生活提供更多便利。

进一步言之,本届海峡论坛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具有三个新举措:一、就业创业:提供就业岗位、实习实训岗位、编发10省(市)惠及台青政策,推动闽台青年乡建乡创项目签约落地,提供台青台企金融服务和项目融资对接平台;二、学习生活:开展大学生科技研学、青少年朱子文化研习营、两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等;三、互动交流:举办青少年体育比赛、两岸职业院校青年学生非遗作品展示和技艺展演等活动。

大陆连续举办海峡论坛共十五届,显示其对台政策极具一致性及稳定性。论坛召开邀请台湾政党代表、行业代表、科教文卫、农渔水利、民间信仰等各界人士,主题则是坚持“民间性、草根性、广泛性”定位,设置“基层交流、青年交流、文化交流、经济交流”四大板块,足见大陆对台政策真正聚焦落实“一代一线”(青年一代、基层一线)路线。

尽管民进党当局试图制造“寒蝉效应”阻碍两岸交流,然两岸交流衍生许多问题,仍需经由对话协商始能解决。就此而论,通过“海峡论坛”此种民间交流活动,创造两岸之间的对话、交流,可以降低误会增进理解,利于解决台胞、台生和台商的问题。民进党当局不应受到意识型态羁绊自我设限,为与会者制造人为限制障碍及心理负担,这恐使两岸关系陷入治丝益棼、恶性循环困境中。

来源:华夏经纬网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欧洲印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