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“非常感谢陈师傅的耐心调解,化解了我们两兄弟这么多年的矛盾,让我们两家人重归于好。”日前,在休宁县齐云山镇岩前村“好邻里”工作室,村民王某对调解员陈光培连声道谢。
据了解,王氏两兄弟因田地归属问题产生纠纷,多年来矛盾重重,时常争闹。义务调解员陈光培了解情况后,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,多次上门促和,以问题导向积极调解,推动双方作退一步想,最终促使双方达成置换土地、酌情补偿的调解方案。两兄弟在陈光培的调解下,放下芥蒂,握手言和,解决了这桩“陈年旧事”。
这是岩前村“好邻里”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的又一起成功案例。近年来,齐云山镇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模式,致力解民忧、化矛盾,为当地建立和谐邻里环境贡献力量,确保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为进一步优化升级“好邻里”工作品牌,该镇总结出一系列“好办法”,即利弊分析法、冷静处理法、案例引导法、换位思考法、情感交融法5种调解方法,根据实际情况及当事人的性格特点等,因人、因时、因事制宜选择调解方式,制定适合当事人的“专属调解套餐”。同时,该镇组织力量走访和排查各类重点人员、重点家庭,采取1个村级包保人+1个网格员联合管控的“1+1”工作法,落实常态化管控。村级包保人由村两委担任,动员村内党员、乡贤等任网格员,通过“有事上门帮帮忙,无事上户聊聊天”的方式,关心生活、建立感情、洞悉想法、了解诉求,逐渐打开包保对象的心结,让其养成一有困难就找网格员和包保人的“好习惯”,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,缔造和谐乡村氛围。
基层治理,关键在人。“好邻里”工作室组织老村干、老党员、老教师等五老人员,充分发挥“五老”在调解邻里关系、处理群众矛盾、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,就村内历史遗留问题展开剖析,寻找妥善解决办法。“我自2018年担任义务调解员以来,协助处理村内矛盾争端50多件,促成很多村民握手言和,尽力做到件件有落实,事事安人心。”陈光培表示。
自“好邻里”工作室成立以来,该镇共调解宅基地、家庭情感、乡邻争端等小矛盾、小纠纷100余起,调解成功率达100%,调解群众满意率达100%,为全镇营造了社会安定、干群和谐的良好氛围。
值班编辑:胡晓苗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