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州上周公布了2023年最新中招细则出炉,明确“老九所”招收定向生的比例,从此前的50%提升到55%。
然而这并不是终点,按照省教育厅要求,到2025年(现在初一的这一届学生),优质普高招收定向生的比例要逐步提高到不低于70%。
这个政策,对今年小升初、幼升小以及准备买学区房的家长,会产生何种影响?学区房还值得买吗?还要不要摇私立校呢?真的是“菜中”更香了吗?
(相关资料图)
01
什么是定向生?
我们先把“定向生”的概念搞清楚。
所谓定向生,就是优质普高把一部分招生计划拿出来,按比例分配到不同的初中校,“定向”招收某一所初中校的学生。
福州目前有13所一类高中招收定向生,包括“老九所”和“新四所”。
“老九所”是指:福州一中、福建师大附中、福州三中、福州八中、格致中学、福州高级中学、福州四中、福州二中、长乐一中。“新四所”是指:屏东中学、福州外国语学校、福州十八中、福建师大二附中。
根据2023年中招政策,“老九所”的普通班招生计划,要拿出55%来招收定向生;“新四所”则要拿出25%来收定向生。
政策还规定,定向生可以降分录取,2023年的最大降分幅度是40分。
由于初中校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同,在不同的初中校,录取时定向生的实际降分幅度也不一样,在优质校,可能降一两分就招满了;而在一般校、薄弱校,要降十几二十分才能招满,甚至有的学校,分数降到底了,定向生指标也用不完。
举个例子:
2022年中招,福州一中在延安中学的定向生线是745分(比一中统招线降了5.5分),但在福州四十中的定向生线是727分(比一中统招线降了23.5分)。
这意味着,在延安中学至少要745分才能上一中,而在四十中727分就能上一中!
要明确的是,从三年前开始,小升初民办校“100%摇号”,即理论上是没有筛选过生源的,因此无论公办初中还是民办初中,都有定向生指标。那些担心私立校没有定向生资格家长,可以吃一颗定心丸了。
02
定向生比例增高,意味着什么?
延安中学航拍图 图片来源:网络
无论是招生比例提高5%、还是降分幅度增加到40分,都不是定向生政策调整的尽头。
按省教育厅要求,到2025年各地优质普高的定向生分配的比例要不低于70%。
这什么概念呢?
还是用前面的例子,2022年延安中学有10个福州一中指标,福州四十中有8个,这是定向生比例50%的情况。
如果福州一中招生计划不变,两校考生人数也不变,定向生比例提高到70%,那么,延安将有13个一中指标(增加3个),四十中将有10个一中指标(增加2个)。
我测算了一下,定向比例提高到70%后,假设“老九所”招生计划和中考考生人数都跟2022年一样,那么,毕业生规模约千人的初中校,“老九所”定向生指标会增加30个左右;毕业生约500人规模的初中校,“老九所”定向生指标会增加15个左右。
这意味着,考生只要在校内排名靠前,就拥有更多上“老九所”的机会!
更“猛”的是,定向生降分幅度“今后将逐年扩大,具体以当年中招细则为准”(出自《2023年福州中招细则》),也就是说,到2025年,定向生降45分甚至50分也不是没可能!
这种情况下,考生要想上“老九所”,要么跟六区考生竞争30%的统招指标(按2022年数据测算,只有1500多个指标,而六区考生有4.16万人),要么跟自己校内同学抢定向生指标。
想考到年段前列、拿到定向生指标,是在“菜中”更容易,还是在强手如林的名校更容易呢?答案显而易见。
所以,优质初中校的优势,就被稀释了;相对应的,学区房的价值也被稀释了。
03
学区房还香吗?
那,学区房还值得买吗?私立校还值得去摇号吗?
查看过去四年(2019-2022年)福州一中在五区各初中的定向生录取线,可以发现,有一些学校连续四年的定向生线,都降到了政策允许的最大幅度!
也就是说,一中给这些学校降30-35分招定向生,但它们的定向生指标要么用不完,要么降到了最低分!如果去这样的初中校,即使读到头部用处也不大啊!
2022定向生,可以看到2022年13所优质普高在五区初中的定向生录取线。如果发现某初中校的定向生线是红色底纹,说明它的定向生指标没用完,或是定向已降到了最低分。
(▼表格很长很大,以下仅为部分示例)
还有一点不能忽视:虽然定向生降分幅度,从去年的35分增加到了40分,但由于统招指标变少,优质普高的统招线也将提高,而定向生的降分,是从一志愿统招线开始往下降的!
换句话说,尽管今年可以多降5分,但降分的起点线也提高了,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降分幅度的增加。
由此我们可以看出,定向生政策的调整,对头部优质校不利,对太薄弱的学校,用处也有限。
最受益的,主要是中等以及中上的初中校。
所以,如果要买学区房——
那些名校周边单价奇高的“老破小”,就没那么香了——定向生比例调整加上“六年一户学位”政策,买了至少套牢六年,还不知道九年后是否会变成“百分百指标到校”。
但是,中等或中上的学区房组合还是值得考虑的,比如“一类小学+二类初中”、“二类小学+一类初中”、“二类小学+二类初中”这样的组合,一来价格没那么高,二来政策上“抗压性”也比较强。
对于小升初家长来说,如果对口初中还不错,那么我的建议是没必要去摇号了。毕竟,头部公立校的校风、学风、师资、管理、学习氛围等都是比较好的,对口小学生源也不会差。
虽然定向生政策稀释了优质校的优势,但毕竟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”,优质初中校有着良好教学、管理氛围,对孩子三观、学业等各方面的成长都是有利的。
当然,有的家长“精益求精”,看中私立名校的氛围更好、抓得更紧、服务更到位、小班化教学等等,这就属于“甜蜜的烦恼”了。
反正,有好的公办校兜底,无论最终孩子去哪里,结果都不会差。
如果对口初中属于中等和中上的学校,那么这些学校是定向生政策调整的受益者,要不要摇私立,就见仁见智了。
为此纠结的家长,不在少数。对这部分家庭,要不要摇号不能一概而论,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,好好分析利弊。
要考虑的因素包括:孩子现在成绩如何?自律性强不强?是不是“耐鸡”?抗压能力强不强?私立校学费能否承担?如果摇上的学校比较远,家长接送、上班等是否方便?万一要租房,家里可以安排得过来吗?租金能承受吗?……这个话题都可以另外再写一篇文章了,本文就不再展开。
如果对口初中不理想,属于定向生指标老是用不完,或是需要降很多分才能用上定向生指标的,那么建议这类家长,认真挑一所私立校。
虽然,在对口初中上学比较容易当“鸡头”,更好拿定向指标,但一来成绩再好也有限(前文说过了),二来上了高中也还是要看学业基础的,如果靠着定向降很多分上了好高中,大概率也会读得很辛苦。而且,三年下来学校氛围、同学三观、品性等对孩子的影响,也是不容小觑的。
对于这类家庭,不建议去摇太热门的私立校,因为比摇中名校更重要的,是尽可能让孩子能摇上。
这时候,一所摇中概率比较大(甚至不需要摇号),但校风、管理、教学等各方面又都不错的私立校,才是务实之选。
总而言之,定向生政策的调整,跟三年前的小升初“公民同招”、“民办校100%摇号”等一样,都是为了教育均衡。
无论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,家长在孩子择校、升学时一定要吃透政策,把握大趋势,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。
关键词: